2018年11月17日,中央电视台《为了民族复兴•英雄烈士谱》节目,讲述了英烈孙津川的故事。
在雨花台主峰的东南方,翠竹葱茏,竹林间还耸立着一棵棵挺拔的青松。这是雨花台知名烈士墓区,在这松林竹海中,安眠着17位雨花台烈士,其中就有中共南京市委书记孙津川。
临危受命 担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
大革命失败后,国民党开始了大规模的“分共”“清党”行动,疯狂迫害共产党人。江苏的共产党组织被迫转入地下秘密活动,许多基层组织都被打散了。全省共产党员从7000多人一下子锐减到1000多人。
孙津川烈士
面对国民党的疯狂迫害,革命阵营迅速分化,有一些共产党员、共青团员退出革命队伍,中间派中的许多人也同共产党拉开了距离,而真正的共产党人和坚定的革命战士,在革命处于低潮的时候,丝毫没有动摇自己的信念,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坚持继续斗争。
1928年3月,孙津川被党组织派往南京担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。在此之前,南京地下党组织已经遭受了两次大破坏,许多共产党员都牺牲在了国民党的屠刀之下。
孙津川临危受命,明知前方充满危险,却仍义无反顾。在极其严重的白色恐怖中,他迅速着手整顿党的组织,传达八七会议精神,发动和组织群众,坚持地下斗争。
在孙津川领导下,南京地区很快恢复和建立了基层工厂七个党支部,发展党员100多人,在浦口九袱洲(今浦口顶山乡大新村),还建立了南京第一个农村地下党支部。
母子分梨 慷慨赴死
1928 年7月初,孙津川在中共党员姚佐唐家(今杨家花园一带)开会时,因叛徒告密被捕。
在狱中,孙津川母亲前来探望,问道:“津川,他们会让你出来吗?”孙津川一字一句地说:“妈妈,我既然投了红旗,绝不会再投白旗。”母亲明白儿子为革命赴死的决心,拿出孙津川爱吃的梨,递给他。为了让母亲有心理准备,孙津川把梨子咬开,只吃了一半,把剩下的一半递给母亲,暗示母子从此分离,表达了慷慨赴难的决心。
1928年10月6日凌晨,孙津川等共产党员被一队宪兵口塞毛巾,用黄包车拉向雨花台。黄包车途经南城岗(今雨花路)北山门巷口濮恒兴鸭子店门口,刽子手按旧时杀人前旧俗,给他们喝了断头酒。
孙津川居住地
这时,南宝塔根一带的许多百姓闻讯都赶来看孙津川等人最后一面。孙津川趁宪兵拽下他口中的毛巾,大声向群众高喊:“杀了我一个,还有十个,杀了十个,还有百个,千千万万的革命者是杀不完的。共产党万岁!”
宪兵慌忙将一条毛巾塞进他的口中。到雨花台刑场后,他被残忍杀害,牺牲时,年仅33岁。
讲述英烈故事 传承雨花英烈精神
孙以智是孙津川烈士的侄女,孙津川烈士牺牲时,她还没有出生,但她是听着大伯的事迹长大的。“我们在大街上迎接解放军进城。奶奶深情地说:‘津川的战友回来了,津川为之奋斗的事业终于取得胜利了。’”
孙以智与少先队员们一起扫墓
后来,孙以智追随大伯孙津川的脚步,光荣参军,从一名少年成长为党的战士。转业后,孙以智一直在思考:“我是在党的教育、烈士精神的鼓舞下成长的,该为子孙后代做点什么?”
1980年起,孙以智担任南京雨花台实验小学的校外辅导员,向孩子们讲述大伯孙津川和其他雨花英烈的故事,这一讲就是38年。
孙以智与少先队员们登上《辅导员》杂志封面
如今,许许多多的少先队员已长大,雨花英烈精神成了他们人生道路上的强大精神动力。孙以智欣慰地说:“孩子们给我写信、寄贺卡,深情地说:‘不论我们长到多大,都忘不了少年时代学习的母校;无论我们走到天涯海角,都忘不了培育我成长的家乡雨花台。’ 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