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初,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,让人们猝不及防。危难面前,许多科技型企业全力投入战斗中,让科技成为抗击疫情的有生力量。
南京诺唯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,一家打破国际巨头技术垄断壁垒的生物企业,也在这一时期走到了众人的眼前。
在创始人曹林看来,创新是取得如今成绩的根本。
2020年,南京鼓楼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医师朱泽章入选人社部公布的“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”,被授予“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”荣誉称号,成为江苏省医疗系统唯一的当选者。
由于长相神似明星胡歌,朱泽章吸引了外界不少关注。不过,这位医生的“帅”可不单单是外表:临床上,他是业内顶尖水准;科研上,他研发创新了关键技术和治疗理论。
其实早在2016年,朱泽章就因为在医疗领域聚力创新,成为南京首批“最美创业创新人物”。
行走南京,你随时会遇见这样的文化主题作品。这些作品,润物细无声,悄悄熏陶着市民的审美情趣,也默默提升着南京的人文气质。
在陈卫新眼中,南京不仅是古都,还是创新之都。
在这座城市里,当文化遇上创新,会有怎样的奇妙反应?
陈卫新的故事,是其中一个答案。
2020年7月16日,2020南京创新周——T20中以科技文化交流大会上,南京清湛人工智能研究院正式揭牌。
清湛,取自“水木湛清华”,清华大学“基因”可见一斑。
研究院掌门人张钹开玩笑地说,自己一辈子只做了两件事,一个是在清华大学读书,一个是在清华教书。
而此时,这位年过八旬的中科院院士要做“一件大事”——在南京开始人生的第一次创业。
“15分钟后,公园门口的麦当劳很可能会下雨,你在手机上会收到服务提示。”随着云计算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,未来的你无论身处城市的哪个角落,都有可能收到1公里甚至百米范围内的天气预报。
创新使得气象变得“智慧”起来,正在与各行业跨界融合,爆发出巨大的潜力与能量。
这背后,有一位执著追梦的人,他孜孜以求专注于产业技术研发,用奋勇拼搏、担当奉献精神谱写了科技工作者的新时代画卷。
他,就是从学者转身走上创业道路的苗春生。
从东走到西,4公里,珠江路人头攒动。
30多年前,20多家电脑公司汇集到珠江路上。渐渐地,这条路成了“电脑一条街”;渐渐地,这条路成了华东地区最大的电子产品集散地,享有“北有中关村,南有珠江路”的美誉。
今天,在“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”的时代背景下,在南京市“打造创新创业活跃度高的城市‘硅巷’”的政策引领下,珠江路创业大街迎来了新的机遇。
明知山有虎,偏向虎山行。对于邵阳和他的团队来说,这是再合适不过的形容。
2013年,一群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海归博士,将自主研发的、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癌症基因测序技术带回国内。
如今,他们创立的南京世和基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,已成长为国内肿瘤基因测序精准医学领域的领军企业,将中国的基因测序技术水平拉到了世界前沿。
2019年一份对“小镇青年”(生活在我国地级市、县城及建制镇的18岁至35岁青年)思想行为特点的调查显示:
“小镇青年”业余生活中参加文化活动的比例只有26.1%,虽然收入比不上北上广,但他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有着强烈的渴望。
曾几何时,王小书也是这些“小镇青年”中的一员。
如今,他已经是南京独角兽企业连尚文学的CEO,但他的目光一直远远注视着那个文化上“嗷嗷待哺”的群体,他期待着为现在的“小镇青年”打开一扇通向未知的窗口。
2018年4月20日,阳光明媚,绿意动人,正值江南好风景。
这一天,由计算机“大神”姚期智亲自挂帅的新型研发机构——南京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(简称“图灵院”)正式落户南京市栖霞区。
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创业,在众多中国一线城市中,他将目光投向南京。“我相信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没有像南京这样好的土壤,为优秀人才提供滋养。”
在南京,公安信息化已经成为城市的品牌之一,一直走在全国公安机关的前列。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背后,离不开南京市公安局大数据中心原主任沈鹰的默默坚守与付出。
2019年2月21日凌晨,因积劳成疾,沈鹰倒在了工作岗位上,年仅51岁。
投身公安信息化事业27年,沈鹰一直牢记着“科技强警”的初心,潜心钻研,勇于创新,书写了南京公安信息化飞跃式发展的壮丽篇章。
2021年,是孙俊杰创业的第十二年头。
十余年的创业岁月,孙俊杰不仅一手创办了南京超旭节能科技有限公司,还成立了南京公诚节能新材料研究院,获得“南京市创新型企业家”称号。
2020年,南京超旭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入选南京市瞪羚企业,对此,“当家人”孙俊杰期盼多时。
“瞪羚”寓意高成长性,“个头不大,跑得快,飞得高”,正如这些年孙俊杰的创业轨迹,专注创新,稳扎稳打,大步向前。
“我心里一直有个想法,希望在未来的10年之内,我要做的是文化的输出。”纪寻坐着电动轮椅从房间里出来,几乎每个人都会被她身上的阳光所感染。
纪寻是一名腓骨肌萎缩症患者,20岁时便不得不坐上了轮椅;但同时,她也是一个旅游爱好者,陆陆续续游历了近30个国家。
切身经历让纪寻不断积累对无障碍旅游的思考,趁着南京建设创新名城的东风,她成立了自己的公司——南京市奇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。
2020年第二届IIDC“一带一路”智能产业发展大会上,一群特殊的表演嘉宾引起了人们的关注——一米左右的身高,蓝白相间的外套,伴随着音乐挥动着手臂。
它们,就是由南京阿凡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(简称“阿凡达”)研发制造的i宝机器人。
在南京创新周活动如火如荼进行之际,“阿凡达”向社会各界展示机器人的魅力,为城市带来新的活力。
创新,南京最鲜明的气质,一以贯之的追求。
2021年1月4日,南京召开“新年第一会”——2021南京市创新名城建设推进大会。
这已是南京连续四年元旦后第一个工作日召开创新名城建设大会,并制定出台打造一流创新生态的市委一号文件。
三年探索耕耘,南京建设创新名城的蓝图上已结出累累硕果。
在南京创新名城版图上,中国(南京)软件谷是当仁不让的“产业地标”。这里聚集着数百家知名软件企业,挑起南京软件产业发展的“大梁”。
南京睿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(注册商标:Nibiru,简称“睿悦信息”)是软件谷内的明星企业之一。2015年,公司CEO兼首席技术战略官赖小松带着自己的团队安家软件谷。
在赖小松看来,软件谷是南京创新名城的排头兵、主阵地,也是创业者的最佳落脚点。而睿悦信息的成长之路,恰是近年来南京打造“创新名城”的代表性缩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