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.01.11 庚子年  冬月廿八
星期一

火眼金睛 来自南京的AI破案神器

随着时代、科技的发展,犯罪分子也开始应用各类高科技手段作案。由此,大数据技术在情报分析、安全防范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。

在南京,有一家掌握世界尖端数据科学核心技术的高科技企业——智器云。尽管刚刚成立六年,但业内人经常将它和英国i2、美国Palantir放在一起谈论。

凭借一双“火眼金睛”,智器云成为大数据时代的“破案专家”。

2021.01.10 庚子年  冬月廿七
星期日

创新“蓝鲸人” 美篇如何实力“圈粉”

“朋友圈9张图,微博140个字,你是不是已经习惯这样克制的表达?习惯不代表喜欢,你创作的思路不该受到束缚,所以美篇来了!”

这是美篇的缘由——这款图文创作分享应用,可以让每一个人都能简单便捷地在手机上制作和分享内容。短短几年间,美篇积攒了大量的人气,不少初入互联网的老年人将其作为“社交利器”。

开发者,是南京蓝鲸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。

回顾初衷,美篇CEO、创业“蓝鲸人”汤祺直言:“这其实是一名程序员送给父亲的礼物。”

2021.01.09 庚子年  冬月廿六
星期六

上天入地 当“文化”遇上“创新”

 明孝陵,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,一年四季,游人如织。但少有人关注,其宏伟的建筑群下方,还藏着一个神秘的地宫。

自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入葬后,地宫从未被开启。据分析,地宫建筑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,但里面什么样、有什么,一直是个谜。

如今,人们终于有了机会,可以“穿越”到600多年前,“进入地下”一探究竟。

2021.01.08 庚子年  冬月廿五
星期五

周德福:我们给“神舟五号”返回舱“加过热

2003年,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并安全返回,举世瞩目。

鲜为人知的是,神舟五号顺利返航,还有南京市栖霞区本土企业——南京长江工业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(简称“长炉”)的助力。

“‘神五’返回舱是在长炉生产的热处理设备中进行热加工处理的。起初我们还不知道,只是按照订单要求生产球形舱体,后来才知道是为‘神五’服务。”

每每提及此事,长炉的“掌门人”、“全国创业之星”周德福总是满脸骄傲。

2021.01.07 庚子年  冬月廿四
星期四

“技术大佬”南京创业记

走进南京创通微新通信,一个一个由核心团队成员赢得的荣誉扑面而来:江苏省双创人才、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、南京市创新型企业家……

诸多荣誉加身的“核心成员”,正是南京创通微新通信创始人和CEO——杨磊,而他的上一个身份是某知名科技公司的技术副总裁。

2021.01.06 庚子年  冬月廿三
星期三

金陵巾帼 新中国首位电子学女博士

在东南大学百年历史上,韦钰是唯一一位女校长。1981年2月,韦钰作为改革开放后全国首批赴德留学人员,获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电子学博士学位,成为新中国第一位电子学女博士。回国后,她在东南大学开辟新的学科领域,并从1986年起执掌东南大学校长帅印,使学校实力和学科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,后任教育部副部长。几十年的时间里,韦钰见证了中国科技和教育事业突飞猛进。

2021.01.05 庚子年  冬月廿二
星期二

海归学霸的“机器人梦”

光伏发电,作为一种清洁能源,已成为实现中国经济绿色发展目标的战略性选择之一,甚至有专家将光伏称为未来的发电之王。

然而,快速发展的光伏发电,也有挥之不去的“烦恼”——尘埃污染。

太阳能发电板由于露天安装,极易沾染灰尘或杂物,如果不及时清理,便会减少组件接收的光辐照量,严重影响发电量。

光伏发电站最初采用的是人工清洗的方式,但效率低、效果差。针对这一难题,南京的一家科技公司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——把清洗工作交给机器人。

2021.01.04 庚子年  冬月廿一
星期一

26岁!福布斯“精英”榜单的南京创客

每年,全球知名财经商业媒体福布斯都会公布“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单”,这些年轻人有的已经在行业崭露头角,有的则是有潜力成为行业及社会的翘楚。

在“2019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”中,南京青年创客浦瀚成功入选,也是南京工业大学百年历史上第一位榜上有名的在校生。

这年,他才26岁。

2021.01.03 庚子年  冬月二十
星期日

神耳·微米手·大国工匠·蓝领院士

一身蓝色工作服、一双黑色旧布鞋,身材瘦削,笑容亲切,永远保持工作状态。

这位来自南京晨光集团、穿着朴素的员工背后有着诸多荣誉:党的十九大代表、全国优秀共产党员、全国技术能手、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……

他叫王南石,南京晨光集团总装测试部特级技师,被誉为“大国工匠”“蓝领院士”。

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,王南石一直奋战在生产一线,日复一日默默地精心装配、检测、调试,“只为那苍穹上最美的姿态”。

2021.01.02 庚子年  冬月十九
星期六

难忘“争气桥” 60年前的“自主创新”

长江南京段江面宽阔、水流湍急,一直是道天堑。

新中国成立前,美国桥梁专家曾断言:因水文复杂、地质条件差,在南京、浦口之间无法架桥。

然而,就是在这个“不可能”的地方,新中国的第一代桥梁建设者们架起飞虹,开创了我国自力更生建设大型桥梁的新纪元,为南京飞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。

创新名城,美丽古都——当年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者们用亲身经历,诠释了这八个字的含义。

1968年12月29日,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建成通车,南京城万人空巷。

这段60年前的“自主创新”,也被载入了史册。

2021.01.01 庚子年  冬月十八
星期五

“眼神”锁定 “长江微笑”有了智能看护

大美南京,浩荡长江穿城而过。

天气晴好时,在江岸边漫步,常能看见被誉为“长江微笑”的江豚,圆鼓鼓的脑袋露出水面,时而乘风戏水,时而江中游弋,萌趣十足。

李想是江豚的铁杆粉丝,得闲时,他常到江边蹲点守候,希望能亲眼看一看江中那抹憨态可掬的身影。

“其实,我在办公室就能看到江豚。”李想神秘地说。

2020.12.31 庚子年  冬月十七
星期四

“让全世界听到我们的声音”

1956年1月11日,毛泽东视察南京无线电厂,在参观完车间后,语重心长地提出:我们要有自己的品牌,我们要让全世界听到我们的声音!

南京无线电厂的干部、职工备受鼓舞,工作热情高涨。

这一年,“熊猫”品牌诞生了。

2020.12.30 庚子年  冬月十六
星期三

黎明前夕 “两台”倒戈风云

1949年4月22日,百万雄师渡江作战,胜利在望。

南京大校场机场,国民党撤离人员匆忙登机逃窜,一架架飞机起起落落,格外繁忙。

忙乱中,一辆吉普车冲出大门,直奔光华门外。

上午11时左右,正在执行破坏任务的敌人突然发现,机场通讯联络已全部中断,撤退组织指挥无法进行,而担负通信联络的431电台与机场指挥塔台(简称“两台”)的人员均不知所踪……

2020.12.29 庚子年  冬月十五
星期二

恰同学少年 毛泽东的四次南京之行

新中国成立后,毛泽东曾先后20多次经过和视察南京,所到之处,都受到了群众热烈的欢迎。

鲜有人知,早在大革命时期前,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曾因探索救国救民之路,多次北上南下,在南京留下过他的足迹。

2020.12.28 庚子年  冬月十四
星期一

由他领头 南京“五厂”拒迁台湾

1948年12月底,国民党军队在淮海战役中节节败退。面对败局,焦头烂额的蒋介石召见了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委员长孙越崎。

蒋介石当面要求孙越崎把资委会所属的五个厂,即南京电照厂、有线电厂、无线电厂、高压电瓷厂和马鞍山机械厂全部拆迁到台湾去。

孙越崎应付着蒋介石提出的要求,其实心中早已做出了决定:弃暗投明,保护好资委会所管辖的财产,迎接解放军的到来。


2020.12.27 庚子年  冬月十三
星期日

匠心筑梦 撑起7亿产值的“沙先生”

在常人的想象中,一手将南京港集团港口机械厂打造为全国港机巨头的工程师,应该像“钢铁侠”一样高大粗犷,才能玩转六七层楼高的港机。

可沙夕兰给人的第一印象却是外表纤弱,说起话来慢声细语

就是这样的一位“小女子”,创下国内外港机研发领域多个“第一”,获得全国劳模、全国十大最美职工、江苏省最美人物等荣誉称号,同时也是江苏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、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