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.05.19 辛丑年  四月初八
星期三

追光35年 大国工匠这样炼成

2020年5月1日,一双特殊的手,在江苏电力人的朋友圈刷屏。

这双布满褶皱的手不仅有着厚厚的老茧,手指也有些变形,拇指和手掌相连的关节突出。

那是俯身地下30多年,常年按压玻璃片留下的痕迹。

手的主人,是全国劳模、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、国网南京供电公司苏逸电缆部主管陈德风。

通过这样一双手,他在电缆专业屡创奇迹,“织就”南京高压供电电缆主干网,为城市“智造”光明。

2021.05.18 辛丑年  四月初七
星期二

一辆公交,一条路线,一段段真情

在南京,有一群可爱的女性公交车驾驶员,她们用高超的驾驶技术和对每位乘客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,打造了这座六朝古都里温馨、安全的公共交通。

江南公交3路公交车的驾驶员管金玲就是其中一员,她在公交系统一干就是二十余年,获得了“南京市劳模”“新时代先锋·优秀共产党员”“五一巾帼标兵”等诸多荣誉称号。

2021.05.17 辛丑年  四月初六
星期一

小巷“好总理” 贴心“大家长”

“中央门街道疫苗接种专场,请有需要的居民扫码预约。”

“第七届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,请大家带上选举证来社区投票。”

“新门口18号3号车棚改建完成。”

……

对于新门口社区党委书记王卫平来说,每天的工作就是管百家事、操千家心。从社区环境治理,到民政服务工作,居民的大小事都被她图文并茂地记录在了朋友圈里。社区居民们常说:“王书记的朋友圈可是我们社区最大的自媒体。”

然而就是这样平凡的工作,她也干出了名堂。


2021.05.16 辛丑年  四月初五
星期日

在铭记“胜利”的纪念馆里 传承红色基因

鼓楼区渡江路1号,三汊河口,有一片醒目的红。

那是渡江胜利纪念馆主广场上的群雕“千帆竞渡”。70多年前,百万雄师过大江,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,宣告延续了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彻底覆灭。

如今,渡江胜利纪念馆矗立长江南岸,犹如一座精神灯塔,传承渡江精神,展现百万雄师过大江的雄风与豪情。

在这座铭记“胜利”的纪念馆中,宗旸与同事们,与历史对话,与时间赛跑,带领人们追忆那段峥嵘岁月。

2021.05.15 辛丑年  四月初四
星期六

南京“光明守护者” 首个国庆日登上天安门

1950年10月1日,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个国庆日。一个光荣的群体出现在天安门观礼台上,同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观看盛大的阅兵式和游行庆祝。

他们是参加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的代表们。毛泽东主席高度评价他们“是全中华民族的模范人物,是推动各方面人民事业胜利前进的骨干,是人民政府的可靠支柱和人民政府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”。

南京市的代表是李士海、邓桂永和葛增坤三人。

时隔69年,2019年的10月1日,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,李士海的儿子李建喜带着父亲的照片登上了礼宾车,加入群众游行的“致敬方阵”。

老一辈建设者忘我的劳动热情和爱岗敬业的精神,始终为党和国家所铭记。

2021.05.14 辛丑年  四月初三
星期五

徐尔灏:为祖国“呼风唤雨”

1937年4月,国立中央大学的校园里,春意盎然。

一位学生坐在书桌前,对窗外的春光视若无睹,双眼死死地盯着摊在面前的书。这本牛津大学最新出版的地图册赫然将东北三省标注成“满洲独立国”。

这位学生怒火中烧,恨不得立刻将这本地图册撕个粉碎。冷静下来后,他在首页写下一篇短文,告诫自己牢记国耻,誓将日本人赶出中国大地,为国争光。

后来,这位学生成了我国现代气象科学的奠基人之一,在气象科学教育和科研实践方面取得了不凡的成就。

他,叫徐尔灏。

2021.05.13 辛丑年  四月初二
星期四

长江边“守船人” 25年“零事故”

呜……

伴随汽笛悠扬,一艘满载着游客和车辆的渡轮缓缓离开码头,乘风破浪,驶向对岸。

这个画面,吴玉红见证了无数次。江船为伴,她已在这里工作25个年头。

南京板桥汽渡站,建于上世纪末,曾承担着沟通长江南北的重任。随着过江通道的增多,汽渡行业进入了低谷期,但板桥汽渡作为长江南京段最后一个公路汽车渡口,仍在继续营运。

“只要还有车辆选择汽渡过江,汽渡就有存在的价值,我就会继续干下去。”在她的带领下,板桥汽渡始终保持着航运“零事故”的佳绩,而她自己也获得南京市五一巾帼标兵、南京好市民等荣誉称号。

2021.05.12 辛丑年  四月初一
星期三

霸王山下炼成传奇父子劳模

劳模,一个光荣的称号,代表着广大劳动者。当选为劳模,无疑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。

在南京钢铁厂(以下简称“南钢”),有一个“劳模之家”——父亲吕长山曾在1959年荣获江苏省先进生产者称号,同年出席全国工交群英会,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;儿子吕云是高级工程师,2000年被授予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。

父子两代人为南钢奉献了一生热血,让劳模精神代代传承,成就了一段传奇佳话。

2021.05.11 辛丑年  三月三十
星期二

从小学徒到首席技师 “孙大师”的炼化人生

“像你这样的高中生,以后干到主操就了不得了!”

1985年,高中毕业的孙同根一进入金陵石化,就被老师傅兜头泼了一瓢凉水。

并非是老师傅轻视孙同根,只是那时在金陵石化上班,最差的也是上过2年技校的。

孙同根不服气,默默对自己说:“我一定要成为全厂最好的。”

如今,在金陵石化,职工都知道,“出了问题不用急,赶紧去找孙大师”。

“孙大师”,即孙同根。

2021.05.10 辛丑年  三月廿九
星期一

69年25位 这里是“劳模的摇篮”

2018年7月,一个特殊的工作室,在南京新街口百货商店股份有限公司(简称“南京新百”)成立。

工作室以客服中心党支部书记吕雪瑾的名字命名,成员由一线6位市级以上劳模组成。

劳模是南京新百的集体财富。

自1952年开业以来,南京新百在69年的发展长河中,先后培养出25位市级以上劳模。老南京人熟悉的新百,除了那栋地标性的高楼,还有以陶佩芬、吴晓梅、朱爱华、吕雪瑾等为代表的劳模群体。

他们是南京新百服务大众最闪亮的名片,是整个南京商业系统,乃至全国商贸企业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。

2021.05.09 辛丑年  三月廿八
星期日

“90后”特级教师的美丽人生

南京长江路小学有位鼎鼎大名的教师,她的“粉丝”,下到入学不久的学生,上到中青年教师。

一头细心打理的银发,一身鲜艳的红衣,人群中一眼就能认出。如今已96岁高龄的王兰,是我国活跃在小学校园中时间最长的教师之一。

三尺讲台,一生为师。

“一生为了孩子好,这一点我做到了;一生对青年教师好,这一点我做到了。我只做到了这两点。”王兰说。

2021.05.08 辛丑年  三月廿七
星期六

科学报国的“娃娃教授”

在南京工业大学,有一项一年一评的特别荣誉——“时钧班”。

学校创建评选“时钧班”活动,旨在以一代科学与教育宗师时钧先生的风范为榜样,表彰与鼓励学校本科生班级团结创新、勇攀科学高峰。

时钧,南京工业大学已故教授、化学工程专家、教育家。

有媒体称颂时钧:“他是一座山,是一座丰碑;活着影响一批人,走后感召世代学子。”

2021.05.07 辛丑年  三月廿六
星期五

匠心铸就不凡 “80后”的汽车梦

总是着一身蓝色工装,常年奋战在公司生产的第一线……这是同事们对余伟伟最直观的印象。

“80后”的他扎根南京长安马自达公司设备维护岗位十多年,从一个只有中专学历的维修工迅速成长为企业的技术创新骨干。

2020年,余伟伟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。他用精湛的技术、精益求精的态度,生动展现了新时代劳模勤于创造、勇于奋斗的风采。

2021.05.06 辛丑年  三月廿五
星期四

“中华第一商圈”的“马路天使”

南京新街口,素有“中华第一商圈”的美誉。

这里道路拥堵延时指数常年位居全市前列,机动车日流量达2万辆次,非机动车日流量约4万多辆次。

值守于此的,是南京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第二大队女警中队。“80后”中队长廖超不爱红妆爱警装,十年如一日带领中队值守红绿灯下,把南京最繁华的交通路段管理得秩序井然。

2021.05.05 辛丑年  三月廿四
星期三

杨春泽:“超长待机”的“拼命三郎”

1958年,电影《永不消逝的电波》风靡全国,剧中的李侠一角更是深入人心。

狭小的阁楼里,中共地下党员李侠不分昼夜地工作,通过特殊的频率和呼号,将红色电波传到了延安。他被捕时的那句“同志们,永别了,我想念你们”的台词,曾感动了无数观众。

不少人在他的影响下,选择了从事通信行业。

杨春泽就是其中一位。

2021.05.04 辛丑年  三月廿三
星期二

攻坚克难 他给南京造最好的桥

2020年12月24日,南京城市交通迎来历史性高光时刻:南京长江五桥正式通车!

这一天,长江五桥纤美坚韧的身影惊艳了南京市民。一桥飞架大江南北,天堑之上又多一通途。

为了这一天的到来,长江五桥建设者们已付出多年的努力。

沈斌是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桥隧工程一处处长、南京长江五桥项目指挥部副指挥长。长江五桥是他和建设者们一起,为南京的桥梁隧道建设书写的又一个奇迹。

在此之前,南京长江三桥、四桥,“南京眼”等恢宏的工程的背后,也都有着沈斌的辛劳付出。

2020年11月24日,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,沈斌荣获“全国先进工作者”称号。